English

心中有群众才能实事求是

2000-09-05 来源:光明日报 陈先达 我有话说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要实事求是,当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调查研究,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等等。这是属于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可要做到实事求是,同样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离开了群众和群众路线,是很难做到实事求是的。列宁说过,政策应当是从千百万人着眼,而不是从少数人着眼,只有从千百万人着眼,才会有实事求是的政策。我以为列宁的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

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而不致变为一个空头口号,不仅要进行认识论的宣传,而且要进行群众观点的教育。要使我们的干部懂得,任何共产党的干部对群众的实际利益满不关心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对群众的不满和意见满不在乎,这就不是共产党人。如果说对一个人的意见还可以“满不在乎”,对少数人的意见还可“听之任之”,可对社会群众性的不满不在乎,其结果只能极大挫伤群众积极性,甚至危及社会的安定团结。其实即使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见也应该重视,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妥善处理。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信访工作,重视群众来信,其原因正在于此。

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把实事求是与尊重群众和尊重实践结合的典范。邓小平制定政策的依据,表现在他尊重群众的创造性和首创精神。我们的改革从农村开始,从农业中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就是证明。邓小平非常尊重群众的物质利益,把发展生产力使广大人民富裕作为制定政策的最重要原则。只有关心群众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才可能实事求是,才不会制定超越阶段甚至不管群众死活的荒谬政策。邓小平批评“四人帮”的穷过渡,说国家这样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制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都体现了尊重群众、尊重实际、尊重实践这三者统一的特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群众根本利益为标准的,因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加强,最终符合并落实到社会主义国家中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否则,即使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有它们的综合国力,但贫富对立、两极分化,这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大多数人的利益(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是共产党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牢固站稳这个出发点,才可能实事求是,才愿意实事求是,才能够实事求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